优课观摩

发表日期:2016/9/23 19:14:16 作者:佚名 有3128位读者读过

本周英语组结合本学期计划,针对研究阅读课的主题,观摩了网上的一节视频课,视频课是由来自常州武进的丁文敏老师执教的,执教内容为新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8 Birthday Story time。本节课结合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高效理解文本脉络,并为后续的文本输出打好基础。以下为具体研讨内容:

本节课的特点:

一、关注认知特点,奠定语言基础

整节课各环节设计层层递进,从三年级下册Sams birthday导入,自然引出birthday 话题,再由学生已经学过的first , second, third, seventh引导自主吸纳序数词规律总结出其他序数词,培养建构新知的能力。读中环节教师已Su Hai 和Su Yang 作为示范带领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基本要素,再放手让学生在组内自主完成,真正让学生从“不会”到“会”,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。

二、关注思维培养,搭建语言框架

1. 阅读问题预设,主动思考

学生真正进入文本之前,丁老师通过一个开放性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Su Hai and Su Yangs birthday? 引导学生自主猜测,进行读前思考,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。在这个预设问题的回答中,学生的回答 When, what, How old, How (feeling), What presents既是对Su Hai & Su Yangs birthday的发散思维,也为下面的思维导图的构成打下基础。

2. 思维导图建构,梳理脉络

文本主体阅读中,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理解文本脉络。在学生问题预设的基础上,寻找问题答案,集体完成Su Hai & Su Yangs birthday的思维导图,给学生完成Mikes birthday 做好范本。在完成对Mike部分的信息梳理,即思维导图,既是对文本脉络的理解,也是学生自己的思维脉络的体现,为他们日后的阅读以及写作的思维培养奠定了基础。

三、关注文化情感,提升语言意义

1. 渗透中西“生日”文化差异

文本中呈现了Su Hai & Su Yang和Mike的生日,丁老师巧妙地抓住了中西方“生日”差异,引导学生结合两个思维导图进行比对,找出中西方文化差异:中国人吃面,西方人吃蛋糕办派对,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吃“面”的背后的含义(Long noodles, long life.)引导学生关注文化知识,并能理解文化差异。

2. 思考“生日”背后的情感含义

整个文本围绕三个小朋友的生日展开,丁老师紧扣birthday 中birth一词,请学生自问三个问题Who gives your birth? Whens your father/mothers birthday? What do you do on their birthday?思考生日背后的情感含义,连接生活,提升本课话题和语言的生活意义。

本节课的探讨之处:

1. 思维更开阔,方式更丰富

本节课在文本阅读中很好地运用了思维导图,在教师示范后,学生在自主合作完成的过程中,练习上的思维导图仍然沿用了教师的思维导图,可否在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作,根据学生自己的阅读过程,思维过程来绘制思维导图。并在呈现环节,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自己思维导图,独立阐述、生生对话等方式都可以,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,做自己思维的主人。

2. 语言巩固更扎实

在Post-reading环节,教师先介绍自己的生日,再通过一个小绘本介绍自己儿子的生日,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篇介绍自己生日的小作文,整个过程之间实质上都是三种不同语言呈现方式,且与本节课中重点呈现思维导图没有关系。建议是否就已教师本身自己的生日为切入点,现场绘制Teachers birthday的思维导图,并做简单介绍,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来介绍自己的生日,真正实践运用思维导图,多多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输出。

整节课以生为本,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文本,去思考文本,语言构建过程也是循序渐进。让学生从自己出发,思考、体验、感悟别样“生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