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>> 首页 >> 五育融合>> >> 正文

【我们的传统节日】 腊八节

发表日期:2022/1/10 10:16:08 作者:赵锁庆 有1821位读者读过

1.jpg

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,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。腊八节又称腊日祭、腊八祭、信奉佛教的人称之为佛成道日。每年十二月为什么被称为腊月?腊八节又有那些习俗与传说呢?这一讲我们就来了解腊八节。

一、腊八节的由来

先来谈第一个问题,每年十二月为什么被称为腊月?

 “腊”的含义有二:《隋书?礼仪志》记载“腊者,接也”,就是新年与过去一年相交接的意思。一听到这里,你可能觉得糊涂了,不是除夕夜才是新的一年与过去的一年相交接的日子吗?怎么又变成了腊呢?其实,我们中国人最早过的年就是腊。而农历的一月初一是官方所定的节日,在这一天里,百官要上朝庆贺新年,后来这一天就演变成一个世俗化的节日——春节。

腊的另一个解释认为,腊的含义同“猎”,原意就是捕禽兽来祭祀。古代时候,农时按照春夏秋冬通常分为四季: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。前三个农时,人们都是比较繁忙的。到了冬藏的季节,人们就有了闲暇时间。现在我们可以用闲暇时间去旅游、健身、看电影,等等。古代人用闲暇时间做什么呢?

他们在这段时间中,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。祭祀活动一般分为两种:祭祀祖先;祭拜八种神灵。这些神灵分别为:先啬神(神农);司啬神(后稷);农神(田官之神);邮表暇神(始创田间庐合、开道路、划疆界的人);猫虎神(吃野鼠、保护禾苗的野兽);坊神(堤防);水庸神(水沟);昆虫神。祭祀祖先的目的,在于辟邪求吉。祭祀八种神灵的目的,当然是为了祈求来年天地保佑、庄稼丰收、多福多寿、免去虫害、免去水灾、六畜生长,等等。这种祭祀活动,就称为腊祭。由于腊祭通常在十二月举行,所以人们就把十二月称为腊月,这就是腊月的来历。

据地方志文献记载,如果腊祭之前猎取的野兽有了剩余,一时又吃不完,人们就把野兽的肉清洗干净后,抹上盐,风干起来,留着以后再吃。因为是腊祭时剩下来的,这种肉就成为腊肉。现在我们餐桌上的腊肉,代表着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肉,可能谁也没想到它竟然起源于腊祭吧,而且它还与腊八有着很大关系呢。

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,《说文》载:“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。”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。到了唐宋,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。相传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,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。从此佛门定此日为“佛成道日”,诵经纪念,相沿成节。到了明清,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、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,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。腊八就成为普通百姓与僧人共享的一个节日。要是这样说来的话,腊八就成为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相耦合的产物了。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,忙于杀年猪、打豆腐、胶制风鱼腊肉,采购年货,“年”的气氛逐渐浓厚。中国北方流传这样的童谣:

 “小孩小孩你别哭,过了腊就杀猪;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。” 

二、腊八节习俗与传说

1.祭祀

刚才说到,腊八时节古人要进行“腊祭”,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,人们还要逐疫。在腊七的半夜,人们戴上假面具,举行一种神秘的舞蹈,这个舞蹈就叫做“傩”,原意为“赶鬼”,也称为“逐除”,是一种驱鬼避疫的仪式。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。据文献记载,六朝的时候,每逢腊日,人们都要敲鼓、戴上假面具,举行驱逐邪神的仪式。南朝的时候,人们在腊八敲击一种细腰鼓,打扮成金刚力士的模样,保护来年五谷丰登和平安吉祥,驱除罪障。如今,湖南新化等地区仍然保留着腊月击鼓驱疫的习俗。东汉时期,佛教传人中国以后,腊八又加人了“佛祖成道纪念日”的成分。

3.jpg

2.喝腊八粥  

腊八节,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。一千多年前,我国人民就开始喝腊八粥了。据历史记载,早在宋朝时期,每逢腊八这一天人们都要做这种食品过节。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,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。

【腊八粥的传说一--纪念佛祖说】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纪念佛祖说。据传,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(今尼泊尔境内)净饭王的儿子,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,舍弃王位,出家修道。他在深山中静坐六年,饿得骨瘦如柴,十分虚弱。恰遇一牧羊女,用自己随身携带的杂粮饭加上羊奶煮成粥为他吃下。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,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。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,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。“腊八”就成了“佛祖成道纪念日”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,遂与“腊日”融合,方成“腊八节”。适时各地佛寺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,作浴佛会,举行诵经,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,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,用香谷、 果实等煮粥供佛,称“腊八粥”。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,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。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,沿街化缘,将收集来的米、栗、枣、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。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,所以穷人把它叫做“佛粥”。南宋陆游诗云:“今朝佛粥更相馈,反觉江村节物新。”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“栈饭楼”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,积一年的余粮,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,称为“福寿粥”。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。

不仅寺庙如此,朝廷、官府、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家里也要将果子杂料煮成粥吃,足可见这种习俗波及的范围。明朝的时候,腊八这一天皇宫内要煮食用料考究的腊八粥,皇帝还要将腊八粥赏赐给文武百官。

清朝的时候,吃腊八粥的风俗就更为盛行了。家家户户都在腊八这一天做粥喝,不仅如此,富人家的腊八粥还要用果料在粥面上做装饰。如此精巧的食品,当然可以作为礼品相互赠送了。从乾隆年问开始,清朝还形成一种惯例,即皇帝要赐给文武百官腊八粥。腊八粥都是在雍和宫内煮成的。雍和宫内有一口很大的铜锅,专为用来煮粥。据说,每年雍和宫都要煮六锅腊八粥,分别有不同的用途。前三锅,用料精美,特意添放奶油等食品,主要用来供佛、献给皇家以及大臣们享用。第四、五锅是送给百官还有喇嘛吃的。等到第六锅时,才是施舍给老百姓的。

【腊八粥的传说二---赤豆打鬼说】腊八节来自“赤豆打鬼”的风俗。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,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,专门出来惊吓孩子。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,害怕鬼神,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、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。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,单怕赤(红)豆,故有“赤豆打鬼”的说法。所以,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、赤小豆熬粥,以祛疫迎祥。

【腊八粥的传说三—勤俭告诫说】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,平素游手好闲,坐吃山空,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,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,家里断炊了,那小伙子饥肠难熬,遍搜米缸、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,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,过洗入锅,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,从此,苦思悔恨,狠下决心痛改前非。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,每逢腊八都煮粥喝,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,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。

【腊八粥的传说四---纪念岳飞说】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。当年,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,正值数九严冬,岳家军衣食不济、挨饿受冻,众百姓相继送粥,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“千家粥”,结果大胜而归。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。岳飞死后,人民为了纪念他,每到腊月初八,便以杂粮豆果煮粥,终于成俗。

【腊八粥的传说五---皇帝御赐说】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,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,当时正值寒天,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、大米、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。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,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,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。美美的享受了一顿。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,坐北朝南做了皇帝,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,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,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。

【腊八粥的传说五---阿二和尚首创说】很早以前,苏州西园寺来了个挂单和尚,手持布袋,自称“阿二”,说是从浙江天台国清寺来的,他跟寺里当家和尚说:“本僧种田出身,不论什么活都愿做。”当家和尚知伙房缺人,就让他当了“伙头僧”。“民以食为天”,阿二很注意节约粮食,所以见别人掉下的、淘米剩下的、稻谷里留下的,他都拾起来放入他那口袋。天长日久,口袋里粮食渐渐多了起来。三年过去,所积下的粮食足有两石多。这年腊月初八,又到了释迦牟尼得道的日子,来寺做佛事的人特别多,寺里的和尚大多到佛殿去讲经、宣法、做道场,管粮的和尚也去念经了,竟忘了开仓取粮。眼看该做饭了,却没米下锅,可又不能入佛殿去找管粮和尚。雪飘下来了,去买米又来不及。阿二想到自己布袋里积下的各种各样的米粒,立刻把这五花八门的米粒洗净,倒入大锅,熬成不稀不稠的粥。开饭时寺内五六百僧人原以为同往常一样,在佛祖得道之日,能吃上一顿丰盛的素宴,谁知盛在碗里的竟是“大杂烩”!可寺里有规矩,吃饭时是不可多嘴,不吃也得吃。然而,当和尚们一吃这看上去“马相”不好的烂粥,味道可好了,吃了一碗还想吃第二碗。当家和尚好生奇怪,问阿二缘故,阿二便一五一十合盘托出。当家和尚听罢,双手合十,口诵“善哉!善哉!惜衣有衣,惜粮有粮。阿二积福,功德无量!”从此,寺里立下规矩,每年腊月初八,都要吃这种粥,以纪念阿二惜粮的善举。当佛教文化传到民间时,这种吃“腊八粥”的做法,也传到了民间,年年沿袭,代代相传,于是中华历史上就形成了吃“腊八粥”的民俗。

【腊八粥的制作】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,争奇竞巧,品种繁多。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,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,如红枣、莲子、核桃、栗子、杏仁、松仁、桂圆、榛子、葡萄、白果、菱角、青丝、玫瑰、红豆、花生……总计不下二十种。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,就开始忙碌起来,洗米、泡果、拨皮、去核、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,再用微火炖,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,腊八粥才算熬好了。

更为讲究的人家,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、动物、花样,再放在锅中煮。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。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,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,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,桃仁作为狮脚,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。然后用糖粘在一起,放在粥碗里,活象一头小狮子。如果碗较大,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。更讲究的,就是用枣泥、豆沙、山药、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,捏成八仙人、老寿星、罗汉像。这种装饰的腊八粥,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。

天津人煮腊八粥,同北京近似,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、百合、珍珠米、意仁米、大麦仁、粘秫米、粘黄米、芸豆、绿豆、桂圆肉、龙眼肉、白果、红枣及糖水桂花等,色、香、味俱佳。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。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,有健脾、开胃、补气、安神、清心、养血等功效。   

【涂腊八粥】腊八粥不仅可以用来吃,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。例如,人们相言,将腊八粥涂在院子的花卉和果树的枝干上,来年它们就可以多结果实。

4.jpg

3. 煮“五豆”。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,不称“腊八粥”,而叫做煮“五豆”,有的在腊八当天煮,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,还要用面捏些“雀儿头”,和米、豆(五种豆子)同煮。据说,腊八人们吃了“雀儿头”,麻雀头痛,来年不危害庄稼。煮的这种“五豆”,除了自食,也赠亲邻。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,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,象征连年有余。

4. 腊八蒜。老北京人家,一到腊月初八,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,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,叫“腊八蒜”。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,将蒜瓣去老皮,浸入米醋中,装入小坛封严,至除夕启封。据老人讲,腊八蒜的蒜字,和“算”字同音,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,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,可以看出盈亏,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,都要在这天算清楚,“腊八算”就是这么回事。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,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,该准备还钱。北京城有句民谚:“腊八粥、腊八蒜,放账的送信儿;欠债的还钱。”后来有欠人家钱的,用蒜代替“算”字,以示忌讳,回避这个算账的“算”字,其实欠人家的,终究是要还的。老北京临年关,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,可没有卖腊八蒜的。这是为什么呢?您想啊,卖腊八蒜得吆喝吧,怎么吆喝?直接喊“腊八蒜来!”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,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呀!再说了,你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!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错了,所以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,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,自己先给自己算算,今年这个年怎么过。

2.jpg    

 5.腊八面。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,人们不吃腊八粥,而是吃腊八面。隔天用各种果、蔬做成臊子,把面条擀好,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。

6.腊八酒。所谓腊八酒,就是在节日里用糯米酿制的酒。这种酒酿好后呈暗红色,晶莹剔透,酒香浓郁。腊八酒一般都是民间自己酿制,所以产量很小,一般只是用于家庭饮用,或者赠送友邻。

6 (1).jpg

 

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,其中传统节日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法宝。作为华夏子孙,将传统节日继承下去,我们有责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