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>> 首页 >> 教学科研>> >> 正文

2023年春学期校本研修活动(42):操作中感知,探究中学习——数学教研组第二周教研活动

发表日期:2023/2/17 7:04:38 作者:张悦 有990位读者读过

2月16日下午第一节课,社头小学数学教研组相聚在多媒体教室,聆听徐雪琴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年级的《认识图形》。

在设计和教学中,徐老师紧紧围绕“三维目标”和动手实践、合作交流及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进行组织教学,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。使学生体验“从立体到平面”的探究过程,在过程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,培养了能力,发展了思维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,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;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、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。

一、情境导入,拉近学生的生活

上课伊始,徐老师通过看视频《雪地里的小画家》,再带领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图形“描一描”画出它的小脚印,说一说我用(   )的一个面,画出了一个小脚印。从语文到数学再到学生熟悉的生活,这样既有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,又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,同时还为下面的学习铺垫了基础。

调整大小 微信图片_20230216163137.jpg


调整大小 微信图片_20230216163151.jpg

二、动手操作,发展学生的思维

概念性的知识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存在着较大的距离,在教学中务必要找到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概念知识的“帮手”,这就是实践,让学生在做中学,玩中学。在教学过程中,徐老师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,在现实情景中“做”数学,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实践机会,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。当徐老师提出问题:“正方形能变成长方形吗””学生马上思考并且动手操作实践起来,他们通过钉子板围一围,把上面和下面拉得再长一些,变成有长有短,他们在操作中体会到正方形和长方形既有联系,又有区别。这样安排既蕴含了面与体的关系,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,也符合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,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。

调整大小 微信图片_20230216163245.jpg


调整大小 微信图片_20230216163250.jpg

三、分类展示,启发学生的智慧

在让学生操作得到平面图形之后,把学生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上加以展示,进行方法上的交流,通过学生的分一分,学生能根据图形的特点给它们起名(长长的、方方的就是长方形,正正方方的就是正方形)这样的安排既把学生的作品做了展示,又让学生把各种图形进行了分类,并且初步渗透了分类的思想,为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。

调整大小 微信图片_20230216163254.jpg

四、回归生活,强化学生的认知

在学习了新知以后,通过设计“你还在哪儿见到过这些平面图形”问题情境,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,既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,也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,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,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,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,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。同时在找的过程中,还强化了学生对几种基本图形的认识。之后带领学生欣赏多彩的图画,从美丽的动画中寻找图形,在观赏的过程中,再一次强化对图形的认识,还使他们都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不仅很有用而且数学还很美!精彩的动画效果刺激了学生的美感
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供稿:华文娟  审核:张 悦)

调整大小 微信图片_20230216160110.jp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