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社头小学·互联网+家长学校(8)】孩子不合群,家长该怎么帮忙改进呢?
发表日期:2023/10/12 9:54:02 作者:转载 有1438位读者读过
经常有家长向常老师求助,自己的孩子性格内向、孤僻,不爱与人交流,不合群,家长感到焦虑、担心,希望能够尽快改变。家长的担忧可以理解,但我们也不能强行打破孩子已经建立的让自己相对舒适的方式,要小步前进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家长可以用下面几种方法帮助不合群的孩子改进。
改善沟通方式,避免“贴标签”行为
内向和外向都是人与生俱来的性格特点,无优劣之分,但有些家长认为,孩子内向,不合群,是一件很严重的“坏事”,总是无意识地给孩子贴上不合适的标签。如:“我这孩子天生不爱说话,嘴巴比较笨。”“你这么内向,不跟大家去玩,哪个小朋友喜欢跟你做朋友?”这样的评价内容,在潜意识中一遍遍加深孩子的认知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变得习惯性退缩。
家长要避免用消极的方式评价孩子,尤其不能给孩子贴上胆小、内向的“标签”,要多关注孩子的优势,经常在亲戚朋友面前说说孩子优秀的地方。还可以有意识地观察孩子勇敢与人交往、大胆表达自己的方面,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,用这些观察到的详细的例子告诉他,他其实能做到。
改变养育模式,避免“过度”现象
家长要思考自己的养育方式是否适合孩子的成长。孩子是一个成长中的人,有自我实现的需要。家长要适当放手,不要一切包办,让孩子自己去做一做,去体验、思考,总结经验,慢慢学会正确与人沟通交往,家长只要在旁边做一个引导者、鼓励者。孩子表现好,家长要不吝啬自己的赞美,孩子也会慢慢体会管理情绪、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。
教育孩子要“严”与“爱”相结合。过分溺爱会让孩子没有规则感,出现不受同伴欢迎的行为;过分严厉,则容易激化亲子矛盾,让孩子变得不愿与人交流。因此,家长要把握好“度”,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原则的家长,让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成为一个有规则的地方,孩子也会在耳濡目染中、在与人交往中规范自己的行为。
创造与人沟通、融入集体的机会
家长要在家创造一个安全轻松的环境,让孩子在家里自如地与父母沟通。并经常带孩子去公园或亲朋好友家走走,创造条件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耍。开始时,家长可陪伴在旁与他们一起做游戏,当熟悉之后可让他们自己玩。每次游戏后家长都可与孩子聊一聊今天的收获和快乐,让孩子在与同伴玩耍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。平时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买东西等需要交流的任务,锻炼与人沟通的胆量和能力。
面对不合群的孩子,家长不要太过着急,需要耐心沟通,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原因,持之以恒帮助孩子改善,打开自己,融入集体。
来源 |《家庭教育》杂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