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>> 首页 >> >> 正文
2025年秋学期校本研修活动(112):红色诗篇进课堂,长征精神润童心 ——第2周语文教研组活动侧记
发表日期:2025/9/12 9:32:07 作者:郑凯悦 有位读者读过
9月10日下午,在社头小学六年级(1)班的语文课堂上,一首气势磅礴的《七律·长征》回荡在教室,将同学们带回了那段艰苦卓绝而又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的峥嵘岁月。本节课旨在通过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诗作,引导学生感悟长征精神,厚植爱国情怀。
课堂伊始,执教老师严峰并未急于讲解诗句,而是通过精心准备的历史资料,生动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、过草地的壮烈场景。 同学们凝神观看,被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、勇往直前的精神深深震撼。随后,老师引导大家初读全诗,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之美。
在深入品读环节,老师抓住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”这一核心句,启发学生思考“远征难”体现在何处,“只等闲”又展现了红军怎样的气概。同学们踊跃发言,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课堂影像,纷纷指出“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”等句,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,将绵延不绝的险峻山脉视为细小的波浪和泥丸, 形象地凸显了红军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。
“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”一联的对比教学成为课堂亮点。老师引导学生品味“暖”与“寒”的妙用: “暖”字既指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,也暗含胜利的温暖;“寒”字则不仅描绘了铁索的冰冷,更传递出战事的惊险与牺牲的悲壮。同学们在讨论中深刻体会到红军将士的英勇无畏和战斗的残酷。
课堂最后,师生共同回顾了长征的伟大意义。老师强调,学习《七律·长征》,不仅要理解诗句含义,更要领悟其中蕴含的坚定信念、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。 同学们纷纷表示,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,将长征精神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努力学习,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,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。
这堂生动的语文课,不仅是一次古典诗词的鉴赏之旅,更是一堂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课。 通过《七律·长征》的学习,伟大的长征精神如同春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,激励着他们继承先辈遗志,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。
(供稿:郑凯悦)